中国花型设计一条街是专门服务于轻纺城纺织品设计开发的工作室,历经近20年的印花绣花提花培训,学员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县市区,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了很多企业解决了无法解决的难题,未来继续前行与探索,!继续招生----数码印花设计,数码印花调色分色,花型图案配色,绣花花型花样设计,绣花制版制卡培训,提花组织设计制版培训;包括家纺床品窗帘墙布服沙发桌布服装等面料图案花型设计培训学习-----独特的学习方法理念:点击进入培训课程介绍
直接联系客服更方便:13858401140 V同号 QQ8535370(20年没变)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旧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9957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4103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4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82人,副高级职称842人;专任教师179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国家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5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4名,江苏省特聘教授4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6213人(不含独立学院),博士研究生963人,硕士研究生6881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725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5000余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1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04.46万册,电子数据库71个。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覆盖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覆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9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8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各1个,以及4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3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拥有重点研究机构52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1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十一五”以来,学校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论文3篇;获得授权专利35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9项,其中6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