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30多万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著名蚕桑教育家郑辟疆、著名脑外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副省长吴锡军、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陆军,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苏州大学现有20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包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11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5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5万余人,其中在校各类研究生14149人,本科生24753人,成人学历教育9922人;教职工4414人,院士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1799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年均有4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校选手获得了“两金一铜”的佳绩。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我校共有十多位同学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跆拳道、田径、手球等项目的比赛,共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2010年,学校坚持 “顶天立地”科技发展战略,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获批我校主持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1项,其中:“973”课题2项、ITER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重大项目6项,军口“863”重点项目1项,获得我校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2项,国家级项目总数达到 202项,获批国家级项目资助经费8640万元;在人文社科领域,有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另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全年共申报专利326件,授权专利163件;SCI索引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2011年截至目前,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项,经费突破一个亿。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本部)、蚕桑地校区(东校区)、相门外校区(北校区)、可园校区(南校区)、独墅湖校区(新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3132.19亩,建筑面积160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400余万册,中外期刊26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学校还编辑出版人文、理科、工科、医学4种版本学报及《国外丝绸》等学术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